今年豬價延續去年的高價態勢,很多養殖戶開始復養。在我們服務的養殖戶中,很多人都有復養的意愿,但又怕復養失敗,第二次發病。確實,去年復養失敗的比例較高,其中干凈的豬場環境對復養能否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前期清洗、消毒工作沒有落實到位,非瘟病原始終藏匿在豬場內,就猶如一顆炸彈會不定時爆發。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有效的洗消呢?
養殖朋友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誤區:
1、不對圈舍進行清理、清洗之后就消毒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先做清洗工作,病原去除效果能達到95%~98%,再進行消毒,病原去除效果能達99%以上;沒有做清洗工作而直接進行消毒的,病原去除效果最高能達到70%~80%。
影響消毒效果的關鍵因素是有機物的污染,如糞便、尿液、飼料殘渣、豬欄舍以及豬只在墻面上蹭動留下的油脂等,這些污染物都是十分頑固的,不進行有效的清洗而直接噴撒消毒劑往往難以徹底將其消滅。尤其是一些不容易發現的死角,如漏縫板的背面與中間的縫隙,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所以在消毒之前一定要做好徹底的清洗。
2、消毒的時候忽略了水線消毒
相關研究報道指出,非洲豬瘟病原通過水傳播的速度是通過飼料傳播速度的1萬倍。非洲豬瘟感染基本都是從口鼻感染,而感染的豬都會用嘴接觸水嘴進行喝水,導致非洲豬瘟在水線中存在,而非洲豬瘟在水里可以存活很長時間,所以針對水線的消毒非常必要。
復養之后,豬場水線中加酸化劑,作用12小時,然后放掉。同時將所有的飲水器取下,然后用菌毒凈1:100浸泡24小時,可以有效殺滅水線中的病毒。
3、消毒劑的使用誤區
面對非瘟,很多養殖戶在消毒劑的使用上面存在以下誤區:
(1)認為使用消毒劑時,濃度越高越好。實際上,盲目的提高使用濃度,一方面會增加藥費,加大養殖成本;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藥物殘留對豬群產生毒副作用。正確的操作是,確定消毒的方式和消毒對象,根據不同環境進行消毒劑的配置,或按說明書標準方法使用。
(2)不重視消毒劑使用溫度。一般消毒劑在消毒時如果環境溫度越高,則消毒能力越強,所以大多數豬場喜歡選擇中午消毒或者用熱水配制。但有些消毒劑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消毒能力反而減弱,例如碘制劑和氯制劑有較強的揮發性,使用此類消毒劑消毒應在早晚進行。另外,戊二醛類在低溫時效果依然很好,不需要高溫。
(3)帶豬消毒直接往動物身上噴灑消毒劑。帶豬消毒目的是最大限度殺滅或抑制動物生長環境中的病原數量,包括豬體表面,因此不是直接噴在豬體上就可以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將噴槍舉高并呈45°向上噴灑,讓噴出的水霧從最高處自由下落,使空氣灰塵、天花板吊頂等不方便清理的地方充分與消毒劑進行接觸,在下落的過程中把空氣中的粉塵和病原微生物帶到地面,將病原微生物徹底殺滅。
(4)覺得消毒劑氣味越濃越好。消毒劑及消毒效果的好壞,和消毒劑的殺菌能力、殺菌譜有關。要根據不同時間、不同環境和不同消毒對象,選擇合適的消毒劑,與氣味關系不大。
有問題需要及時治療與防控,減少損失,保證收益是關鍵,具體問題不清楚咨詢技術顧問,專業技術顧問在線給你解決問題點擊咨詢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