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升高,氣溫溫差也比較的大,細菌病毒,寄生蟲等也比較容易滋生,牛流行性感冒、瘤胃臌氣、體表寄生蟲病、犢牛腹瀉、牛肺疫(牛巴氏桿菌病)等疾病是牛純凈比較容易激發的疾病,養殖戶門一定注意防范!
流行性感冒:
1.病因:主要是氣溫多變,突受寒冷侵襲所致。
2.癥狀:精神沉郁、時有流淚、鼻流清涕、食欲減退乃至廢絕,少見甚至不見反芻,體溫有時高達41°C以上。
3.治療:治療以解熱鎮痛為主。可肌肉注射復方氨基比林液或30%安乃近液20~40毫升,每天1~2次。為預防繼發感染,在使用鎮痛劑后,體溫仍不下降或癥狀沒有減輕時,可適當使用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
4.預防:除加強飼養管理外,應防止天氣突變時,家畜受寒,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發現病牛要及時隔離,并多供給溫熱飲水。
瘤胃臌氣:
1.病因:主要是牛采食過多易發酵的飼料的所致。飼料在瘤胃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影響牛的反芻及噯氣。同時一些牛的其他疾病也會繼發瘤胃鼓氣。
2.癥狀:反芻停止,拱背,頭常彎至腹部,腹部迅速膨大,左邊最為顯著,呼吸困難,以至出現張口伸舌狀態,急性的有發汗、驚恐、不安等癥
狀,重病的行走搖晃或突然倒地死亡。
3.治療:①大蒜20克,搗碎,加食油5克,醋15克,混合- -次灌服;②在牛口中橫放濕木棍,讓牛舔食,同時用一根竹杠,從牛腹下伸過,兩人分兩邊握住竹杠在牛腹下慢慢滾壓,幫助牛排出氣體;③急性瘤胃臌氣,應在左側肷部用套管針穿刺瘤胃放氣,排氣不宜太快,以免引起急性腦貧血。
4.預防:不要喂給發霉的飼料,不要一次給牛吃過多的嫩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在放牧前,可喂給適量的干草。
牛體表寄生蟲病:
1.病因:主要由于牛舍不經常清掃,疥癬或壁虱等寄生蟲寄生于皮膚引 起。
2.癥狀:患牛被毛部分脫落或全部脫落,患部與健康部分界線明顯,邊緣有細小顆粒狀小結,形成痂皮。
3.防治:①確保牛體潔凈,用2%敵百蟲溶液涂擦患部;②口服蟲克星、滅蟲丁;③皮下注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
要想牛少生病,應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
一要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牛體抵抗力;
二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及時、科學接種疫苗;
三要保持衛生,定期做好驅蟲和消毒工作,預防外來疫病侵入。
犢牛腹瀉
原因:環境,飼料突變,斷奶應激,細菌病毒感染都會導致牛的拉稀腹瀉。
癥狀:犢牛的糞便含水量比正常高出5~l0倍,糞便有異味,顏色異樣(黃色、白色),因腹瀉類型不同,糞便中還可含黏膜和血液。
治療:以消炎、收斂止瀉和補液為主。消炎可用氟苯尼考,每次5毫克/千克。氧氟沙星,每次8毫克/千克,每天服用3次,連服2~3天。收斂可用鞣酸或鞣酸蛋白,每次5克,每天2~3次,連服2~3天。對于有失水癥狀的病犢,補液+分重要,可用葡萄糖氯化鈉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l000ml,靜脈注射。冬天補液時要注意藥液溫度不要過冷,以免對心臟造成不良刺激。近年來,□服補鹽液也已廣泛用于犢牛腹瀉的治療,效果較好。
牛肺疫(牛巴氏桿菌病)
(l)急性敗血型:體溫突然升高到40攝氏度以上,脈搏加快,食欲減退,被毛粗亂,鼻鏡干燥、呼吸困難,反芻停止,有時還流鼻液和眼淚,腹瀉,糞中可能混有纖維蛋白甚至血液,有時尿中也可能帶血,-般在24小時內死亡。
(2)肺炎型:病初表現為虛弱,結膜充血,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胸膜肺炎癥狀逐漸明顯,鼻液帶血呈紅色,干咳,胸部叩診有濁音,聽診呈鑼音。
(3)水腫型:病牛胸前及頭頸部有水腫、重者可波及下腹,舌咽腫脹,眼紅腫、流淚,流涎,呼吸困難,常因窒息或下痢虛脫而死。
治療:發現此病應及早隔離治療,大牛用青霉素l00一300萬單位,小牛減半,進行肌肉注射,也可用l0%磺胺噻唑納溶液每頭l00一l50ml肌肉注射,-天2次。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