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犢牛腹瀉的原因
1.應激因素
斷奶期,食物的性質發生變化,由奶變到草和飼料,這樣食物前后性質變化的應激因素的刺激,勢必造成犢牛在消化生理上和心理上受到巨大的影響,導致犢牛臨床上表現消化機能紊亂,出現腹瀉癥狀。
2 消化機能不健全
犢牛出生后主要的食物是母乳,到了斷奶期,整個食物構成發生了質的改變,由奶變成飼料。如在這段過程中,犢牛開食前飼料過渡的不合理,犢牛的消化機能發育的不健全,就開始吃粗飼料,勢必導致犢牛的消化機能紊亂,出現腹瀉的臨床癥狀。
3 微量元素缺乏
硒和維生素E補充不足,會造成犢牛免疫力下降,從而使得牛容易繼發腹瀉。
4 飼養管理不當
養殖管理的好壞會對犢牛的健康生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犢牛斷奶之后由于采用集中養殖管理模式,養殖密度過大,造成糞便堆積嚴重、養殖環境惡劣。另外,如果沒有做好養殖環境的清理和不定期衛生消毒工作,就會給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傳播提供條件,從而造成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的發生流行,威脅到犢牛的健康生長。
二、犢牛腹瀉的預防
1.對于斷奶的犢牛,可以盡早投服預防劑量的抗生素藥物,對于防止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2.給懷孕期的母牛注射用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制成的菌苗。在給孕母牛接種后,能有效地控制犢牛腹瀉癥的發生。
3.加強飼養管理。對妊娠后期母牛要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飼料,對新生犢牛應及時飼喂初乳,增強犢體抗病能力。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合理控制養殖密度,避免隨意轉群、合群,確保犢牛生長環境的穩定。給犢牛創造一個溫暖、清潔、安靜、空氣新鮮的舒適環境,使犢牛能很快適應外界的環境。
4.保持飼養環境的干凈
認真做好牛舍、牛欄、牛床、運動場和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平時消毒以10~15d一次為宜,有流行病發生時每周一次,消毒液以噴濕為準。同時要及時清理糞便,定期通風換氣,保證圈舍清潔干燥。這樣可以切斷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能引起腹瀉的病原性微生物對犢牛的威脅。
5.盡早開食
在犢牛出生1周左右給犢牛盡早飼喂草料,充分鍛煉犢牛的消化機能,以適應斷奶后粗飼料的消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犢牛達到從喂奶到斷奶到吃飼料的平穩過渡,減少腹瀉的發生。
6.及時給犢牛補充微量元素硒(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油肌肉注射,一次量5~8ml),可以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7.一旦發現病犢牛要加強護理,立即隔離治療。
綜上所述,在犢牛養殖過程中,要想降低腹瀉的發生率,就需要加強養殖管理,尤其是應該做好犢牛斷奶前后的科學養殖管理,保證飼料營養價值均衡,做好圈舍的通風處理,殺滅環境當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證犢牛能夠更好地適應斷奶環境,快速生長發育,降低發病率。
CONTACT US